别再逼他读书写字了!决定孩子成绩的,是6岁前的这些小事
2019-10-31
本文预计阅读:8分钟
作者 :娇娇妈
来源:娇娇妈(ID:jiaojiaoma8)
一米导语:
我们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都误会了起跑线在哪~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了。
虽说不是所有人都极端焦虑,但相信不少家长的心底多少还是会绷紧这根弦,至少不能让孩子落后。
对于起跑线的理解,人跟人也不一样。
有的觉得要让孩子3岁熟读古诗300首,有的认为要让孩子5岁就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要让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前先把拼音过一遍……
最近,在儿童心理学课上,一位73岁高龄老教授的一番话,彻底颠覆了我对于“起跑线”的认知。
她说: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早早地让他读书写字,而是小时候有没有玩具和小伙伴。
因为,玩具和小伙伴,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塑造一个更加健全和发达的大脑。
一个人的大脑,是一切早期教育的基础。
但大脑在6岁之前发育的奥秘,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叫做神经元的物质,每个神经元上面又会生长出一种叫突触的物质。
这两种物质增长的数量和类型,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大脑发育成什么样子。
大脑神经元突触发育图
这两种物质的增长,需要我们多跟孩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各种不同的体验,孩子大脑里的这两种物质才会在这些体验的刺激下生长得更好。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
那些在日常互动中经常被刺激到的神经元和突触才能存活下来,而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
比如,我们经常跟孩子说话,孩子的语言方面的神经元就会被刺激,就会发育得很好;
我们比较少跟孩子互动,孩子在情感交流方面的突触就会慢慢被修剪掉。
而且,修剪突触的过程会从出生到2岁左右进入加速期。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我们没有给予孩子丰富的外界刺激,没有让他接触该接触的东西,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就会丧失。
在科学家们没有发现这个规律之前,人们也曾为此付出过代价。
一个新生儿接受了白内障手术,虽然手术的过程十分顺利,但是孩子最终却失明了。
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从各方面去寻找原因。
最后悲哀的发现,孩子在进行手术和康复的一大段时间里,被蒙上了眼睛。
由于长时间看不见外面的世界,错过了最早期的视觉刺激,从而导致了失明。
而现在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玩手机,也在无形中把孩子推向不可逆转的深渊。
在黑龙江省医院儿科,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
女孩晶晶从一岁开始就玩电子产品,话都不会说,游戏打得比妈妈都厉害。
起初家人都以为晶晶智商过人,但随着孩子成长,他们渐渐发现孩子ipad玩得好,但搭积木不行。
这是因为孩子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长期玩手机。
孩子只需要去看,并不需要去说、去想。
经常使用大脑中视觉联络区的神经元,不使用其它的,就会导致其它的神经元受损。
而且,晶晶1岁半就会玩手机游戏,到2岁时才会说话。
这是发育性语言迟缓的表现,由于晶晶经常玩手机,只是跟手机进行人机单向对话,而不是人和人的双向互动交流。
语言方面的神经元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生长,进而影响了语言功能发育。
和自然万物皆有规律一样,大脑的发育也有它独特的规律。
懂得这个规律的父母,才能在孩子大脑发育的道路上,加上一把劲,而不是拖后腿,或者错手毁了孩子。
人们常说,3岁看大,6岁看老。
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但很多人都把原因归因于孩子本身,说这孩子真聪明、真懂事。
却没几个人知道,这与孩子大脑发育的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孩子在6岁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能决定他的一辈子。
在《探索0-5岁宝宝脑部发育地图》一书中,丽丝·艾略特博士写道:
“孩子看见、摸到、听见、感觉、品尝、思考的每件事物都被转化为神经元突触的电波活动。
而不活跃的神经元突触——不管是没听过的语言、音乐,没试过的体育活动,还是没见过的山川,甚至从未得到过的爱,都将会枯萎死去。”
所以,在孩子人生的早期,带孩子去看更多的风景、聆听更多美妙的音乐、接触更多类型的玩具、跟不同性格的小伙伴做朋友。
体验各种各样的感受,其实都在帮助孩子塑造一个更健全和美妙的大脑。
除了带孩子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和事物,早期父母的爱和亲吻对孩子也及其重要。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拥抱、亲吻,并得到爱的孩子,大脑能够形成更多网状结构的髓鞘,能帮助孩子形成更高的智商水平。
而孩子早期所接触到的生活,对大脑和后期学习能力具体还会有怎样的影响,《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的作者李中莹的这段话,最能概括:
从出生至12岁这个阶段里,由神经元组成的连接网络会不断地发展出一些特别的组合,去配合某些学习或者成长所需的条件。
例如思考、说话、观察、态度、行为倾向等。
这些特别组合会快速形成,若没有被好好地运用,也会快速地消失。
这些特别组合,更是儿童“天分”的显示。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这样的“学习窗子”出现,特别适合某些活动,例如弹钢琴、绘画、运动,甚至学术上的特别领悟力。
如果我们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去不断尝试新事物,也许会正巧碰上合适的“学习窗口”,孩子会有异常的表现,被认为有天分。
如果孩子对此有兴趣继续学习,再加上家长的一点鼓励,孩子便找到了未来成就的方向了。
一般来说,12岁之前所有这些学习窗子都出现过了。
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
娇妈学习了这些理论之后,觉得6岁之前,真的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多玩一玩啊。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真心不是早早地算数写字。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让孩子早一点读书写字算数,不就能刺激他们这方面的神经元发展吗?
的确可以。
但如果孩子过早或单纯地学习知识,孩子的可塑性就会大大降低。
因为随着大脑的发展,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开始出现分化,分别控制不同的功能。
大脑的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语言、逻辑、细节、理性等功能。
大脑的右半球则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音乐、艺术、形象等功能。
过早的单纯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的左脑得到发展,右脑却不能很好地发展,左右脑的发展就会失衡。
所以,早期,可以让孩子接触语文、接触数学,但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要换一个做法。
让孩子学语文,不是多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各种声音和语言。
鼓励孩子大声朗读童谣诗歌,鼓励他们多跟不同的人聊天,培养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语音的敏感性,孩子的语感和语文水平才会更好。
让孩子学数学,不是要求孩子会算多难的加减法,会做多少题目,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而是让孩子接触更多玩具和生活方式,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在生活和玩乐中掌握对数、量、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孩子对数学的感知才会更具体,数学思维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所以,要赢在起跑线上,就让孩子多看看这个世界的每一面,多探索不同东西的玩法,多接触不同的小伙伴,多感受不同的情感吧。
什么都接触过,什么都感受过的孩子,才会拥有一个全面发展的大脑,才能更好地感知未来的每一件事情,迎接每一次挑战。
小编有话说
另外,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因果颠倒错误——过去人们看到国际上的游泳运动员身材线条非常的好,所以都纷纷去游泳希望自己也能塑造出这样的身材。但是,人们却发现游泳其实根本不能塑造身形。事实是,在选拔时,那些身材好的才会被选上,而身材差的一早就被淘汰了。因此,并不是游泳塑造了运动员的身材,而是身材好的人才能成为运动员。
放在早教上也一样,也许并不是早教让孩子在未来变得出色,而是本身就很出色的孩子接受了早教而已。当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那一个,那么,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发展,往往是让其发现自身兴趣与优势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