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直播中,有位粉丝给我们留言,十分担心孩子的社交,因为过于内向,导致患有轻度心理问题。
相同的情况我们并不少见:
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帅,在班上一个好朋友都没有,性格内向,不愿跟他人交流,也不敢大声说话;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壮,因人际交往不佳,不能适应校园环境,无法上课也无法交流,导致不愿意上学,只能休学在家;
三年级的小美,在学习紧张得很,融入不了集体,想加入其他孩子的朋友圈里也被冷落、忽视,造成自己自卑敏感的性格;
以上个案并不特殊,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是个“社牛”,大大咧咧、说话眉飞目舞;但一到不熟悉的环境就秒变“社恐”,时刻躲在家长身后,扭扭捏捏、腼腆害羞。
家长们就开始担心:孩子这样子,怎么社交、怎么交朋友呢?
其实,当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自社交。好的友情,可以鼓舞孩子更好地成长,因此,孩子的友谊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社交,处理人际关系呢?
正确认识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
第一阶段(3-7岁):短暂游戏同伴阶段。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只是把对方当成游戏的玩伴。
第二阶段 (4-9岁): 单向帮助阶段。
儿童要求对方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是朋友,反之则不是。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儿童能进行双向的帮助,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向同伴倾诉秘密,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有明显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 (12岁以上):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如何去帮助孩子社交
1. 做孩子的第一个朋友
父母与孩子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父母是最早与孩子打交道的人,而友谊意味着关心他人、对社会信息进行反应和理解。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反应敏捷、赋予耐心,常与孩子“交谈”,这样对孩子日后交友有极大帮助。
2. 给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
在家中,特别二胎或多胎家庭,父母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家里的大小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话题,都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大胆与人交往,体验与人和谐交往的乐趣。
3. 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式
要孩子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式。如:
当孩子想要加入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导孩子友好地向他人发问:
“我能参加你们的游戏吗?”
“我想跟你们一起玩,可以吗?”
当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要耐心引导,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
另外,也要教会孩子文明用语跟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你先吧”、“可以吗”等,促使孩子与人交往中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面对孩子正确、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时,家长要充满激情地给予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好了,比如抱一抱、摸一摸等。这样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
并且,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多交友、多串门,或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遇到交往机会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让孩子与他人自由社交,不过度参与。
因此,引导孩子交朋友是为人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只要父母正确认识了儿童友谊发展的五个阶段,掌握了正确的引导方式,孩子就可以从“社恐”变成“社牛”。
如果你在育儿道路上,需要一个指路人,那么在这里欢迎你来学习《儿童人格养成宝典》,提前学习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做好干预,给孩子一个阳光积极的健康成长之路。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有这个想法,可以来学习《儿童人格发展宝典》,不仅能掌握0-18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还能避开常见的19个家庭养育误区,掌握5套实用、落地的沟通工具,让你像“儿童心理咨询师”一样轻松育儿。
【订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