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个牲口一样瘫在床上”:女网红公开被虐待视频,震惊全网!

2019-11-28
(识别关注,回复“爱一米,爱读书”,免费领取21本心理学好书!)



本文预计阅读:10分钟

作者 :介哥

来源:一介(ID:yijievideo)



一米导语:

家庭暴力最可怕的并不是疼痛,而是无法逃离……





 01 

网红被家暴,曝光凶残施暴者


昨天晚上,著名网红宇芽被家暴的一段视频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电梯里,一个弱女子被裸着上半身的男子拉着腿强行拖拽。
 
她是被家暴后逃到电梯里又被男人抓了回去。
 



‍ 
她无法预料接下来会被怎样对待,66楼,她用尽所有力气嘶吼求救。
 
但没人看见,也没人听到。
 
过去半年里,她先后遭受5次家暴。
 
以前的她没有勇气公布,现在,选择在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当天公布自己的血泪经历,是希望更多受到家暴的人不再沉默。
 
这个家暴的恶臭男,微博名是沱沱的风魔教,真名陈鸿,长这样。
 

 
宇芽是papi酱旗下公司的一个90后仿妆博主,在网上有几百万粉丝,她的作品被千万网友喜爱。
 
她仿妆过蒙娜丽莎、赫本、爱因斯坦等等名人,不论男女几乎都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博主,被44岁的陈鸿欺骗、精神控制、辱骂,暴力对待。

 
听完宇芽的悲惨讲述,渣男伪善、穷凶极恶的嘴脸让人震惊和愤怒。
 
社交网络上,他一直营造出有才华,正直善良等一切优秀品质。
 
和宇芽说自己是编剧,不断讲述自己的“辉煌“经历。
 
真正在一起后,他才摘掉面具,暴露出狰狞面目。
 
动辄因为一点小事,对宇芽贬低辱骂,暴打。
 
给宇芽洗脑,不让她有正常社交,要求她和他一样与母亲断绝联系,
 
还得容忍他在外面和其他女人瞎搞。


他没有收入,就让宇芽赚钱给他。
 
不仅打人,他还虐待动物。养猫养狗从不照顾,真正享受在社交圈上营造爱护动物的光环和人设。
 

 
一言不合,就打。
 
“抓住我的肩膀使劲、非常用力的往地上一摔”
 
“穿过的脏鞋正面踩我的脸,我甚至能闻到踩过的脏的味道,那种侮辱“。
 






宇芽质问他和女生约会,他狠狠的连续扇了宇芽十几个耳光。
 
苦活累活都是宇芽做,自己坐享其成拍照发圈,她累了先回家,他不满,半夜以死相威胁。
 
宇芽过去后进门就被暴打,“用力掐我的脖子快要窒息,抓着我的头使劲往墙上撞,不停的辱骂我。”
 



踩脸,踹身体,把人打到动不了为止。
 
为了撇清关系,还扒下她被撕烂的裙子,换上另一件,让人把她带走。
 

 
暴打过后,他无耻的威胁:“你告我,也告不赢,你去告我,我就自杀。”
 
他很坏的知道,你没能留下证据,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坏下去。
 
他至少离过三次婚,每一任前女友、前妻甚至学生都被他暴打过。包括怀孕期间被踢肚子,抓起头往墙上撞等恶劣行径。
 
宇芽发声明后,被他施暴过的前任们主动联系宇芽,曝光他的恶行。
 

 
这才知道,他还曾经强迫女学生与他发生关系,把婆婆关在没有窗户的狗屋里,还花着婆婆的养老金。
 
对前任们都曾精神施压、造谣诽谤,诡辩,威胁她们的家人,寻仇报复。
 
6年前就说过女人称被家暴是不要脸。
 



像集邮一样晒出过五张离婚证。
 



被曝光后关闭了微博评论,简介直接改成“目中无人无法无天”。
 



个性签名写关你们屁事,连发三条别人照片的微博来混淆视听。





他坏事做绝,但死不悔改。
 
如果不是宇芽站出来,不知道他以后还会摧残多少女子。
 
无数家暴例子证明了那句老话,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家暴就是一种犯罪行为。阻止犯罪需要从不再容忍、原谅或忽视家庭暴力开始。
 

 

 02 

被家暴过一次,她们为什么还不离开?

 
家暴已经不是新话题,如果不是宇芽有知名度,这起家暴恐怕又要淹没在信息洪流中。
 
联合国妇女署表示,据估计全球有35%的女性曾遭遇身体或性暴力。部分国家的比例更可能高达70%。
 


有数据显示,我国30%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面对暴行,女性平均被虐待35次才选择报警。
 
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是因为家庭暴力。
 
她们活在恐惧笼罩的阴影下,忍气吞声,直到忍无可忍杀人或自杀。
 
每次看到家暴,大家都心藏疑惑,为什么那些被家暴的人不马上离开或报警?
 
怎么会有人愿意和一个打她的男人在一起?
 
怎么判断另一半以后会不会家暴?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学者斯泰纳,她用亲身经历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家暴无关学历和种族,可以发生在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阶层,所有年龄层以及所有教育背景中。
 
引诱和迷惑受害者是家庭暴力的第一步。
 
前夫康尔在认识斯泰纳时,告诉她,自己毕业于常春藤大学,华尔街银行工作。
 
他给她展现了自己光鲜亮丽的履历和工作,还有智慧和幽默。
 
他说喜欢她的一切,她在康尔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恋和信任。她误以为他们就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同时,他还告诉她自己从小就被继父虐待,他花了20年重建起自己的生活。
 
那时的她在康尔身上看不到一丁点暴力的痕迹和控制欲。
 
家庭暴力的第二阶段,是孤立受害者。诱骗受害者远离自己的社交圈和熟悉的环境。
 
他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告诉斯泰纳自己是为了她才辞职的,因为他已经从她这里获得了巨大的幸福感,不需要再证明什么。
 
当时斯泰纳有稳定的工作,但为了爱情,她做出了牺牲,和他搬离了熟悉的环境。
 
当女人以为自己陷入疯狂的爱情时,殊不知自己掉进了一张精心编织控制你身心的陷阱。
 



家庭暴力的第三阶段,开始用暴力威胁受害者,并观察她的反应。
 
结婚的前五天,因为一次小争吵,他死死掐斯泰纳的脖子,一次次把她的头往墙上撞。
 
家暴后,他表现出了深深的悔意,他说这是一次意外,以后不会再伤害她。
 
事实证明,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她每周都被打一到两次。




被家暴时,她没有意识到她是一个被虐待着的妻子,她只是觉得自己深爱着的这个饱受暴力困扰的男人,她有责任帮助康纳面对自己的心魔。
 
为什么被家暴这么多次,她还不离开?
 
部分人对待受害者的态度是:是她们自作自受,作践自己,轻浮的女人。
 
问“为什么她要留下”的一些人实际上是在说:这是女人自己的错。
 


 
但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受害者的处境和恐惧。
 
只有受害者最清楚,离开施虐者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家庭暴力的最后一步,就是杀了她。她们遭遇严重的死亡威胁。
 
超过70%的家庭暴力谋杀,发生在受害者结束这段关系后。
 
或者长期跟踪,骚扰,恐吓受害者家庭。



 
最后一次,她意识到如果她再不反抗,男人会杀了他。
 
于是她打破沉默,鼓起勇气向所有人求助,最终才从暴力威胁中解脱出来。
 
一次次心软、原谅只会导致一次次暴力的升级。
 
只有打破沉默才是对待暴力的最有效方式,虐待只能活在沉默中。
 

 

 03 

家暴的特征是什么?遇到家暴怎么办?

 
对于家暴的男人,别指望他能悔改,你也拯救不了他。
 
8年前,李阳把妻子打得半死不活,现在依然做着英语培训捞金。
 



现在,他不仅撇清自己的家暴黑历史,还给学子洗脑。
 
他说:“家暴很正常,每个家庭都发生过。
 
你把老婆打一顿,对孩子有影响吗?
 
你爸打过你妈吗?都打过嘛,为什么没人报导?因为你没有名气。”


底下的人一片应和。

 


当他这样一套谬论出来还有人信的时候,我知道鲁迅先生口中愚昧国人至今存在。
 
只能说,千万别在垃圾堆里找对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马丁·赫伯尔特总结了家暴者的13条心理特征:
 
长期低自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
有孤立感,缺乏社会支持;
缺乏社交技巧和自我肯定;
有精神病史;
有究酒精和药物滥用史;
冲动控制力薄弱,存在其他反社会行为;
占有欲和嫉妒心很强,总是怀疑被遗弃;
喜欢将错误归于外因而谴责他人;
对另一半缺乏同理心,对配偶的痛苦不能理解甚至无视;
将日常压力导致的愤怒转移;
有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如失业或财务问题;
儿童时期曾遭受到暴力虐待或目睹暴力;
目前有使用暴力、威胁的行为。




请对号入座,如果你交往的对象或伴侣有以上特征,希望你提高警惕,及时止损。
 
无数例子已经告诉我们:一旦暴力行为发生,你坠入的就是人间地狱。
 



家暴不是家务事,你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力。
 
自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行。
 
家庭暴力法对夫妻、同居男女朋友同样有效。
 
除了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外,经常性的谩骂,恐吓等精神暴力同样被认定为家庭暴力。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家暴,可以怎么办?
 
首先马上远离施暴者,立刻报警。向单位、村委会、居委会、妇联等机构求救。
 
如果无处可去,还可以寻找庇护机构。
 
其次,只要你受到了家暴威胁、就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可要求法院下令禁止对方再施暴、骚扰你和亲属,还可以要求施暴者搬出去。
 
如果你在学校、居委会、医院等机构工作,看见家暴不报警,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制止家庭暴力,需要每个人共同发声。


我们的每一次发声,不仅是在救别人,也是在救自己。
 



家暴不是隐私,而是关乎到人权问题,如果你因为隐私而拒绝介入,只会纵容施暴者。为了孩子,才更应该远离家暴。
 
平均每4.7秒就有一个女人遭丈夫殴打,受害者需要像宇芽一样,必须站出来,才能制止更多暴力的发生。
 
发现家暴的预兆并认真的干预,才能减少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把施虐者公之于众,将暴力行为公布在阳光下,才能扫除暴力的阴霾。
 
就像斯泰纳的呼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携起手来,让我们的床、餐桌,家庭成为它们应该成为的安全、和平的绿洲。

 

*本文配图选自相关电影剧照、新闻资料图片及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及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