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霸凌说不,保护少年的你

2022-05-13

前言 2022-5-12

大家好,这里是一米心理问答室第78期。本期由一米心理创始人巩梅老师回答。


如果您有自己的困惑,可以在一米心理教育中心公众号下方菜单找到“向米提问”


如果您的问题被选中,我们将在下一期一米心理问答室中为大家呈现。

匿名提问:

孩子在学校被打了,我要不要鼓励“打回去”,遭遇校园霸凌,作为家长该怎么做?



咨询师回复:


校园霸凌一直是存在我们身边的现实问题,只不过这个词多半会让我们想到一些青春片《少年的你》里的情节。


又或者刷手机时看到的“某同学间发生口角,同学伙同校外人员围殴该女生并逼其下跪”;“同学之间有隔阂,其中一名同学拉着班上其他同学排挤另一名同学……”让人触目惊心的新闻推送。


大多数人在经历时未必意识到这就是霸凌,反而可能会觉得是受害者不合群或性格有问题,其实不然。


曾经接触过一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个案小A,她也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在上小学的时候,曾有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小B,两个人的成绩也是不相上下。


一次考试中小A考的特别好,比小B的成绩高出了很多,自那一次起小B开始疏远她,又因为小B在班上非常受欢迎,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小B常与其他同学说小A的坏话,以至于全班同学都开始排挤小A。


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会互写寄语,而她的那本寄语册子却始终是空的。


因为这件事,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开始不想去交朋友,甚至害怕去交朋友。

有时候在想小A做错了什么吗?她的错误难道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考了个高分吗?都不是,校园霸凌有时候与你所做的无关,它如同阴影般时刻笼罩着你。




然而,校园霸凌最让人感到害怕的是其所造成的“后遗症”。


童年时所受到的校园霸凌,其影响可能会持续到其成年以后。受害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也可能是来自于童年时所受的伤害。


时间能冲淡大多数事物,却冲不淡校园霸凌给人所造成的心理伤害。


还记得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01

你或许也曾被校园霸凌


一个内向而不善社交的人,当他进入新的环境,被另一个性格活泼人缘更好的人欺负时,当他鼓起勇气向老师反馈,但老师回答他:“没有关系的,他其实没有恶意,你要大方点!”


于是,他觉得委屈极了,回家跟爸爸妈妈抱怨,居然也被认为太小题大做,甚至认为他太敏感了。


我们先仔细回想回想,我们自身在上学期间是否经历过校园霸凌?是否亲眼目睹过校园霸凌?是否见到校园霸凌而选择视而不见?



这一切可不是危言耸听,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开心快乐地度过校园时光。


那些因霸凌而恐惧到颤抖的孩子们,为什么把自己所有的痛苦与绝望都湮灭在无声的黑暗中,而不敢反抗,发出声音?这才是最细思极恐的事情。


为什么在本来应该是净土的学校,会出现校园霸凌?


02

校园霸凌的根源


其实想要了解校园霸凌,更多的还是要从根源开始思考。


提到了校园霸凌就让我想起了一个心理学效应“黑羊效应”,它指的是一群人欺负一个好人并有其他旁观者坐视不理的诡异现象。


屠夫总是要杀掉羊群中的一只羊,四下逃窜的羊群如果在白羊群体中发现了一只黑羊,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白羊们会帮着屠夫追杀自己的同伴黑羊,因为它们觉得只要有受害者出现,自己就安全了。




“黑羊效应”中分为三种人。


第一是“黑羊”,即受害者本身。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经常陷入无可逃脱的无助情境中。


第二是“屠夫”,即加害者、攻击黑羊的一群人。他们通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因为发现做这件事可以被接纳,于是就跟着一同加入。


第三是“白羊”,即旁观者。他们目睹事件经过,但不愿或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黑羊效应来反思校园霸凌。


被霸凌者充当着黑羊这一角色,他们很多时候是没什么错,可能因为他们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又可能因为他们内向,或者因为体型、外貌……而遭受到霸凌。


霸凌者往往充当着屠夫这一角色,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霸凌,一旦被霸凌者表现出示弱,保持沉默,他们可能会变本加厉。


而在校园霸凌中,最常见的则是局外人角色,也就是“白羊”,发现同学被霸凌时,选择置身事外,不会支持施暴者,也不会安慰和协助被霸凌者。


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而恰恰是这种沉默会助长霸凌者的霸凌行为。


03

校园霸凌的类型


  • 肢体霸凌:暴力行为,肢体攻击以及抢夺财物等,是让孩子们最恐惧的。

  • 口语霸凌:言语上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及威胁恐吓他人,这种方式让人心理受伤,而心理伤害比肢体伤害更严重、持久。

  • 关系霸凌:如排挤弱势同伴、散播谣言等,是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

  • 性霸凌:类似性骚扰,包括对性别、性征、性取向的嘲笑;还有身体上的侵犯,如脱裤子、 掀裙子等。


  • 网络霸凌:散播网络威胁或谣言,往往速度快,方式多,伤害大。


  • 反击型霸凌:被霸凌者欺负更弱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这些校园中最常见的霸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日常的打打闹闹”而被忽视。


04

怎么应对校园霸凌?


虽然校园霸凌如洪水猛兽一般,在肉体和精神上,同时摧残儿童青少年,但校园霸凌也并非是过不去的坎。我想就校园霸凌的各个环节给出一些建议:


1、致被霸凌者:你要坚信,不是你的错,当面临霸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别人用我们不喜欢的的言语和我们相处时,或者对我们施用暴力行为,我们应该明确地对他们说不,同时也应该向自己信任的人求助。


2、致教师和父母:从关注孩子在团体中遭受的微排挤开始,当发现孩子或学生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关注,及时给予孩子心理干预。相反,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伤害别人又或者也一定要严厉的制止和相应的引导。



3、致学校管理者:提升霸凌行为的敏感度,定期排查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多受霸凌者在面对霸凌的时候,很可能难以表达,需要呼吁学校工作者为学生定期做一些心理健康测评,在筛选的同时做到预防。


4、致旁观者:你可以选择不做刽子手,当发现霸凌行为时,及时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要知道比校园霸凌更可怕的是无视


当然,在面对校园霸凌这样一个困扰全球的问题时,我们并不能仅从单一方面给予处理方案,校园霸凌往往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导致的结果。


只有在三者联动下,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认知、行为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对校园霸凌行为作出更加积极地管控。


小说《长夜难明》有这样一句话:

在繁忙的道路上,仿佛一群人一起闯红灯就无所谓素质的高低了,大家穿梭而过,他们知道车不敢朝一群人撞过来,于是闯红灯就成了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跟随周围的人流穿行而过。


正如我们现实社会中,当我们忽视一些看似是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语言调侃”等行为,而这些行为也逐渐成为理所应当,人们也逐渐对这种校园霸凌无所谓了。


因此,当我们面临着校园霸凌的时候要始终谨记,沉默是校园霸凌的最大帮凶,对霸凌者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