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先疗愈内在小孩,才配做孩子的引领者

2022-06-26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长大成熟、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是一米心理初阶理论课程其中之一。


6月19日,是巩老师给大家讲授发展心理学的第二天,巩老师将心理理论结合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更加生动易懂。


其中讲授的童年期的发展规律,各位同学感受颇深。


童年期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童年期是指6-12岁,广义的童年期是0-18岁。今天课堂上讲的是狭义的部分。


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性认知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01 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又称为“自我中心阶段”(0~3岁)。

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孩子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模糊的了解。

 

第二个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又称为“权威阶段”(3~7岁)。

该阶段的孩子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他们认为“公正就是服从权威”,按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

 

第三个阶段: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该阶段的孩子可以认识到规则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规则也可以修改。

 

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药剂师索价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这药他索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不肯。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大家可以结合道德认知的发展三阶段进行思考。


各位学员也积极思考进行了互动回答。

02 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
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两种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需要释放出来,转化成自己的资源。


有学员遇到这样的问题:

她孩子的同学,经常推搡她孩子。那她这种攻击行为如何帮她转化呢?


攻击行为是一种“失效的应对方式”,这个孩子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应对。


巩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首先要被满足,才能柔软下来,才有足够能量,去满足他人。否则他只会想寻求他人的满足,用错误的应对方式对待他人。

03 友谊发展五阶段
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儿童的友谊发展五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3-7岁):短暂游戏同伴阶段。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只是把对方当成游戏的玩伴。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儿童要求对方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反之则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儿童能进行双向的帮助,但不能达到“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儿童间能够同甘共苦,向同伴倾诉秘密,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有明显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以上):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儿童能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同伴的行为,更受同伴的欢迎,更善于与他人建立友谊。


巩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课程知识点非常多,在这里就不长篇大论了。


04 中期交流分享会



今天课程结束后,我们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初阶课程已经进行了一半,为了帮助大家梳理已学的知识,以及做好后续的课程安排,我们特意举办了中期的学习交流会。


通过“同桌的你”这样的一场活动,他们进行沟通以及为对方作画,让各位同学相互了解,以便有更深入的交流。


然后就是我们的正式交流环节了。学员们围绕在三个问题:一米你获得了什么?你目前遇到的困惑有?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进行探讨。


本期的发展心理学的课程到此结束了,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异常心理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