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迹象表明你正在委屈自己,第一条就说中……

2022-08-13

作者|厘米


生活中,你是否总是会回想着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自己所说过的一些话,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是不是害怕自己的所做所为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是不是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当别人拜托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明明不想做却还是答应别人,不敢反驳。

……

如果你身上存在这些特质,那么你很可能存在讨好型人格。



01

CAUTION!

讨好型人格的几大特征


说起讨好型人格,我脑海中立即浮现了高中同学小C。

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同学C因为性格太“好”,身边的同学有什么需要的都会让她去帮忙,有好几次班里同学有事让她代替值日,而她明明自己还有事,却还是一口答应了。

虽然很辛苦,很劳碌,但是别人对她的评价才是她最渴求的东西,“人很好”,“很热心”这样的标签是她最大的价值,她可以很享受地活在老好人的幻想世界里。


从她的待人处事的行为模式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讨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


  //  

1、在意他人的看法


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事别人会不喜欢,害怕别人的不开心,哪怕并不是因为自己,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


2、迎合他人,贬低自己


在社交交往中,总是认同迎合他人的观点,即使他人的观点与自己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迎合,来自内心的胆怯,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厉害,通过贬低自己来获得安全感。


3、难以拒绝别人,害怕发生冲突


一旦关系中出现矛盾冲突,宁愿牺牲自我,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于他们来说,拒绝他人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4、无界限,无原则


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无原则地讨好他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受伤。


总而言之,具备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总是迎合别人,不敢拒绝,害怕表达自己……他们将取悦别人置于自己需求之上。



02

CAUTION!

你为什么会讨好别人?


其实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讨好型人格。

对于一个人来讲,想活下来就很难不走讨好的路线。

首先需要讨好的就是自己的抚养人。

在很小的时候,他们能够决定自己生死的人。

正是因为他们决定了自己的生死,所以这种讨好是天生的 一种本能。

再加上如果你的父母小时候,还经常对你说: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考试再没考好,下周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你再不听话,就不给你买零食。


经过这种不断地强化,讨好型人格就形成了。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想活出自己的个性化的那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受制于人,受制于家庭。

只能靠感觉去摸索怎么做才能更安全、不被打,不被骂。

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同,努力表现的更好,哪怕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经过长期讨好型“训练”,导致对其他人已经完全摆脱不了。

害怕被人拒绝,害怕别人因自己而不开心,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

久而久之,这种行为模式,逐渐埋藏于潜意识当中。

这一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无条件的爱”,他们所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和需求,成为父母期许的样子,才能获得爱和关心。

正因为小时候的缺爱,成年后,他们对于安全感、对于别人的关爱与关注有着极大的渴望。

这类人不断地通过讨好别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保护,补偿难以从父母身上获取的爱。



03

CAUTION!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讨好其实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于长期地不断地受到强化,因此极大地被埋藏于个人的潜意识当中。

而我们要明白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却并非不能改变。

第一步,先察觉到自己的讨好型行为,并学会说:“不”


很多时候人们饱受讨好型人格的伤害,而这种讨好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自己都不能察觉到。·

所以,试着经常性地询问自己:“这是我需要的吗?”,“我真的愿意这样做吗?”

比如,一天下暴雨,下班着急回家,这时同事走过来,让你开车捎她一程,然而你们却不顺路,甚至你需要绕很远的一段路,本着助人的心态,你答应了她。

之后同事每每有事,都想着坐你这辆“顺风车”每一次同事提出来的时候,即使对你来说有时候有很大的不方便,你还是“欣然”地答应了她。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要带着她,这么做我开心吗?

如果只是怕对方不开心,或者怕对方认为自己不是个好说话的人,那么这就是在讨好。

当你发现自己的行为是讨好行为的时候,那么勇敢地对他人说:“不”

当然,这个拒绝是不含敌意的,并不针对别人,是你顺从内心的选择。

第二步,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大多讨好者,对自我存在着普遍的认知错误:

我很弱小,我需要他人的保护;

我必须付出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

我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样会给别人添麻烦。


这种普遍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同样是形成于童年时期,但伴随着无论是自我心理上又或者生理上的成长,我们有力量去改变这一错误的认知。

对于未来的时间,“我该怎么过”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当我们出现这种错误的认知,试着暗示自己:“我已经不在弱小,是一个可以独立自主,可以与他人平等相处的个体”



第三步,尝试着建立一个新的认知:适当地讨好其实是有利于自我价值感的提升。

如果将一个人身上所有的讨好的成分去掉的话,那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冷冰冰,甚至变成一个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者。

讨好行为不见得完全是消极的,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比如,当HR在面试的时候,当两个人的能力大致相同的时候,而其中一个人不懂得迎合他人,另一个人有时候会试着去迎合他人,那么他们在公司的境遇,职位也许会相差很大。

有的时候我们做出一个爆款视频,写出一篇高热度的文章,本质上也是对大众的讨好和迎合,所以如果我们的讨好与迎合是你真心想要表达的,那么试着去接纳自己的讨好行为。

运用讨好的积极面,去提升自我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去弱化“讨好型人格”这一标签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你既不会那么强烈的谴责自己身上的讨好成分,也会慢慢的走出过度讨好别人的怪圈。

正如作家蒋方舟所说:

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每一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而忽略了自身的闪光点。


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也许我们更该关心的是自己过得如何, 因为这样的人生才会更真实、自在。





关注一米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