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囚徒:一个七岁儿童强迫症的故事

2023-03-21

前言: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强迫症的发病率约为2%~3%,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儿童受到这种障碍的影响。强迫症会影响一个人日常生活、情绪甚至升学就业等等方面。

今天分享的主题就是一个强迫症儿童的故事,希望以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帮助孩子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豆豆是个七岁的小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上学之后,班主任张老师发现豆豆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


豆豆上课经常迟到,一问才知道他去上厕所了。张老师心里纳闷上个厕所咋那么久呢?




有一次跟着豆豆去厕所,才发现他上完厕所,不停地洗手,时间长达十分钟。


张老师跟豆豆的父母沟通了一下,发现豆豆自小就有这个习惯,会反复不停地洗手,洗澡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候会超过一个小时。




他还怕黑,晚上自己在床上睡觉的时候,灯必须开着,等他睡着了之后才能关上。


张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医院给出的诊断是强迫症,需要用药并建议家长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辅导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于是,豆豆来到了一米心理的咨询室,我们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工作。


豆豆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主动问好后,询问心理咨询师自己是否可以坐下。坐下之后,他原本带着口罩,看到咨询师没有带口罩,他又再次询问咨询师是否可以摘掉口罩。



虽然豆豆只有七岁,给我的感觉却像一个考虑周全的成年人。当他分享烦恼的时候,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说的头头是道, 以豆豆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来看他的认知能力及表达能力不错。


01/

豆豆的烦恼


豆豆说他有三件非常烦恼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洗手

每次他的手接触到物品或者跟其他同学有身体的接触,他都忍不住想要洗手。并且是反复地洗手,因为他感觉手上好像有细菌,总是洗不干净。


他也明知道洗手那么久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克制自己洗手的次数,他就会变得更难受。洗手回来的一段时间,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想洗手这件事情上面了,上课的时候也没有精力好好听老师上课。


第二件事是怕黑

每次晚上睡觉的时候,豆豆躺在床上,特别是看到关上灯就会好像会有鬼怪会从黑暗的角落爬出来要来抓自己。


所以他特别害怕黑暗,睡觉的时候一定不能关灯。如果半夜醒来,想上厕所,但是房间的灯是关上的,他会忍住不去厕所。因为太害怕了。虽然豆豆虽然上小学了,偶尔还是会尿床,这也是他觉得特别难堪的事情。


第三件事是玩耍

豆豆看到别的小朋友写完作业就出去楼下玩,很是羡慕。因为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是外婆在家里看着他和妹妹。每次看到其他小朋友在下面挥洒汗水,他也想下去玩。


但是外婆腰不好,不能经常走动。并且自己家的小区很大,管理不是很严,如果他自己下去被坏人拐走了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所以豆豆只能等着爸爸妈妈回到家,吃完晚饭,如果爸爸或者妈妈有时间让他们陪着自己下去玩。但是爸爸妈妈经常加班,所以他很少下去玩。而他每次站在阳台上,看到楼下小朋友欢声笑语地玩耍,视线总是忍不住跟着他们活跃的身影翩翩起舞。


02/

洁癖VS脏乱


豆豆的心理咨询是在沙盘游戏室进行的,最开始进行沙盘的时候,豆豆走到沙盘架前停住,看了一下沙盘里的沙子和沙具上不同的玩具,眼神满是好奇又有点隐忍。



他不断跟咨询师寻找话题,但却舍不得离开沙盘,最终还是忍不住动手摸沙子。当他把两只手都埋进沙子里面的时候,他的话变少了,直到他不再说话,专注力全部放在了沙子上。



他打开双手,十指张开,把手插进沙子里,再从沙堆里抓一把沙子,抬起手看着沙子一点点流出手掌,直至手里的沙子流完。


他会观察一下手上是否有沙子的残留,把手指甲里残留的小沙粒一个个弹出来。再重复伸手埋进沙堆、抓沙、放沙、弹沙。一遍又一遍有节奏地、不知疲倦地重复。


豆豆整个人沉浸在沙盘的过程中,而我仿佛也被他的整个连续的动作催眠,像一个战士守护在旁,防止任何干扰入侵,又像一个观众,静静在一旁观看他的演出。


一方面,他好像在沙盘上重现了生活中那些固定、刻板、重复的动作模式。另外一方面,他仿佛忘记了洁癖,任由无序的沙子在他的手上横行霸道。


当原本爱干净的他用手一遍遍地抓沙、玩沙,好像他在用沙子清洗自己的手掌的时候,我知道豆豆的自愈之路已经开启了。


03/

爱干净的外婆


一开始我很好奇豆豆的强迫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跟他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渐渐明白。


记得有一次咨询豆豆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他说他们家的玩具都是买给别人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玩的。


我问他那是什么意思,他说从小买了玩具之后,他在玩耍,外婆就在一般唠叨他“这个玩具很贵的,你要小心爱护它。”有些玩具他玩过几次,被外婆唠叨之后就不愿意再碰了。



小朋友玩起来有时候忘乎所以,有一次他没有忍住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外婆很生气,批评他不该把家里弄得那么乱,把所有的玩具收拾起来清洗了一遍。外婆清洁完后说自己腰很痛,这让豆豆很内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



外婆的腰一直不太好,妈妈经常提醒豆豆不要太顽皮。而外婆是一个很整洁的人,她受不了家里乱糟糟的,只有要发现有不干净的地方就要去打扫干净才罢休。


豆豆从小是被外婆带大的,从小被要求干净、整洁。在这样的环境下豆豆也变得越来越洁癖。


04/

自主VS羞愧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发展论提出一岁半到三岁左右的孩子他的心理任务是发展自主感,克服羞愧感。



孩子从学会爬行到学会走路,使他的人生发展了质的变化,原本最初只能躺在床上或小车看着天空,学会走回之后他就可以去到更大的空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尝试,任何事情到了他这里就会变得新鲜和好奇。


伴随孩子肌肉能力的增强,自主感也在发展中。孩子的自主感上最大的体现是大小便的控制。原本大小便是一件身体的自然反应,孩子会在小便、或者大便之后获得满足的快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学会控制及放手。



而在一个喜爱干净的家庭中,如果对孩子的大小便的训练过于严厉,或者过早训练,就会剥夺孩子自愿且自由尝试逐渐控制排泄和其他功能的机会,这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反抗与挫败。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成人,他上厕所的时间被规定在早、中、晚的固定时间,他会怎么样?他可能会尿了裤子或者因为长时间忍住造成膀胱的功能障碍。


一个孩子尿了裤子,妈妈生气地训斥孩子又弄脏了地板,还要洗他弄脏的衣服,孩子又是什么心情呢?


对于一个二、三岁的孩子而言,这可能会超出他的心理承受极限。需要被迫承认自己制造了肮脏,孩子会产生了羞愧感,这是一种令人蒙羞的渺小感。敏感的儿童会转而否定自己,他会过度控制自己,发展出早熟的良心。




其中的一种可能是精神病变,也就是强迫症。他占有物品不再是为了玩耍,而是沉迷于自己的重复性动作,他要求每件事物井井有条,变成坚持某种仪式的人,在不能互动的领域获得掌控父母的力量。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这样的刻意训练下都会发展出症状。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避免孩子存在类似的心理问题。


希望每个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掌握一些儿童心理的知识。


建议孩子三岁之前的养育过程,尽可能陪伴在他身边,不要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





即便不是你自己亲自养育孩子,至少你要懂得儿童心理规律,让孩子的养育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尽可能满足他。即使不满足,也不要造成对他的心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