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孩子存在网瘾现象?
你认为导致孩子患上网瘾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谁该为此负有责任?
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9.39亿,其中青少年网民(6-19岁)规模为3.24亿,占比34.5%。
该报告还指出,其中6-18岁的儿童网瘾问题占比最高,达到17.23%。同时,约20.2%的青少年表示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4小时,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占比达到79.7%。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网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从虚拟网络走进咨询室
旦旦是一个16岁的男孩,现在正在上高二。他很喜欢玩手机,自从上高中住校之后他就不能每天回家玩手机了,这让他无心在校上课,总是盼着周五下午早点到来,这样他就可以回家上网。
自从上到高中,旦旦的成绩就一落千丈,下滑得很厉害。父母担心再这样下去,旦旦很可能考不上大学,于是带着旦旦来找我进行心理咨询。
旦旦符合青春期很多叛逆孩子的特点,看起来很有个性、抗拒沟通,话很少。跟旦旦坐在一起,让我有一种挫败感,感觉他像是一座孤岛,把上岛的所有道路都封死了,我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跟他工作的契机。
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无奈。不管你做任何尝试都是徒劳的,他依然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油盐不进。
好在他愿意配合进行心理咨询,父母告诉他,只有过来做心理咨询,才同意他继续玩手机。
在我们第二次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他讲到最近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周末晚上他在家里玩手机,大概是晚上12点多了,妈妈让他睡觉,他睡不着,于是他把自己房间的门锁上,防止妈妈再次进来。
过了没多久,爸爸把自己房门的锁弄坏了,冲进来夺过自己的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我从这件事情上感受到了旦旦情感的剧烈波动。他对父母不在意自己隐私冲进房间的愤怒,更对爸爸摔坏自己手机的行为产生深深的憎恨。
我并没有觉得旦旦的爸爸妈妈做错了什么,孩子那么晚了还不睡觉,换做是我也会生气,担心他晚睡影响身体健康,对眼睛不好,也有可能做出旦旦爸爸同样的举动。
我问旦旦“你跟父母小时候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他说父母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弄得大家一整天都不开心。
所以他很讨厌跟父母一起外出。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父母会带着他出去玩。只要一出门他就会戴上耳机,不想听父母唠叨自己,更不希望他们吵架的起因是跟自己有关的。
听着旦旦会平静的语气说出内心的无奈,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置身在冰窖中的感觉,四肢冰凉、寒冷刺骨。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旦旦为什么会那么沉迷手机、网络游戏。
手机就如同耳机的功能一样,是一个好用的工具,可以帮他屏蔽与外界的交流。旦旦活得像一只乌龟,背着厚厚的壳,大部分的时候他都缩在自己的壳里不出来。他不敢探身出来,担心会受到伤害。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壳里,一直是孤零零的存在。
那一刻,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安静地一起坐了大概十分钟,旦旦抬头看了我一眼,也许他看到是我看似平静的脸上快要湿了的眼眶,旦旦放声痛哭起来。我放心了,旦旦的心门终于打开了一个小缝。
几个月之后,旦旦来到咨询室,他的脸上会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看着他开心,我内心也非常的喜悦。
听他分享学校的趣闻、跟同学的友谊、接下来的补课规划,我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旦旦的内在能量激发了出来,他的小宇宙接下来将带着他体验无比精彩的人生。
跟旦旦的心理咨询能够很快取得突破,很大的一个原因来自共情。这是心理咨询师最主要的基本功之一,虽说是基本功却并不容易做到。
共情,意思是指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人,也就是设身处地的同感。不仅是感情的同步和意识层面的理解,还包含彼此的身心共振与和谐。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看似明白自己的孩子问题在哪里,却解决不了的原因。
因为父母很难跟孩子共情,所以即使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并不少,也很难有效地帮助到孩子,甚至会适得其反。
父母对孩子天然有一种保护欲,见不得孩子为难,会提出很多建议和方法。这些建议和方法也许都很好,却不适合孩子,因为孩子在当下很痛苦的状态下,根本没法做到那些建议和方法。
孩子叛逆的行为,恰恰是他潜意识发出的求助信号。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接收到孩子来自潜意识的呼喊,陪伴孩子一起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