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纠结、矛盾的人

2024-01-18

近期,我们有一位新的来访者,小美。她大学毕业刚上班两年,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十分受领导的器重。一次,领导找她谈话,表示有意提拔她成为部门主管。对于初入职场不久的她而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受到如此提拔重用,是非常少有的,小美内心是十分想要的,但又很担忧自己能否胜任,也有了害怕抵触的情绪。


在这次谈话后,小美突然不明缘由的生理不适,食欲下降,且感到恶心干呕,时不时腹痛不止,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于是,小美只好请假在家休息。


几天之后,领导联系了小美,先是对小美的身体不适进行问候,便跟她说,公司已经安排了新的人选担任部门主管,小美提拔的事就先做罢了。得知完此事后,小美的腹痛莫名其妙自愈了。


同样的情况其实发生了不止一次,读书的时候小美也有相似的情况出现,跟朋友交谈过后,朋友建议她找心理咨询师聊聊,于是她找到了我们。


起初,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并未发现丝毫异常。但随着咨询师深入引导,小美才说起儿时发生的一件事,大概三岁时,妈妈带她去阿姨家里玩,她对某个玩具爱不释手,阿姨见状便想把玩具送她,而妈妈则呵斥地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看到什么都想要,不准要。”小美当时就带着委屈、害怕的情绪回家了。


看完上述案例的你,是怎么样分析的呢?



从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人格理论得知,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Id:

一个人自出生起就拥有的本我,寻求本能的快感和满足;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就像动物任意奔跑、打闹,想要什么马上就做,这是生物活着的原动力

 

自我(Ego:

是人格的执行部分,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遵循现实原则”。


既要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监督

 

超我(Superego):

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是人格的社会面,遵循理想原则”;它是由儿童时期父母的奖惩内化形成的。


父母“好”的行为标准内化为自我理想,“的行为标准内化为良心

 


在这个案例中,小美喜欢那个玩具,表示想拥有,这是她的“本我”在起作用。

 

如果小美具备了“自我”,她可以这样跟妈妈表达:妈妈,这个玩具我很喜欢,很想要,但是它是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你能给我另外买一个吗?而小美此时才三岁左右,还没建立起自我。在这里,妈妈的否定、呵斥便成为了“超我”的角色,压抑了小美的“本我”,同时也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意识和心理冲突。

 

因此,当小美成年后,遇到职务晋升的机会,她的“本我”是非常想拥有这个职位的,但她对职位的渴望与儿时那次事件当中对“玩具”欲望相吻合,于是勾起了当时事件的感受。为平衡和消除这种冲突,“自我”采取的策略是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从而化解内心的冲突。

 


那么做为父母,要如何避免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这样矛盾、纠结的人呢?

 

一、让孩子完整表达她的想法。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请勿用自身的主观想法来代表孩子、误会孩子的真正想法。用一个正确的沟通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二、肯定孩子想法中积极的部分。

在孩子的想法中,挖掘其中积极部分来加以肯定。不要盲目否定孩子想法整体都是错的。

 

三、与孩子温和探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想法当中的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

遇到事情一定要就事论事,不延伸、不牵扯往事,不要进行呵斥、指责。我们要用温和的方式与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又避免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

 

在育儿道路上,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事情产生,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提前学习,做好干预,学习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给孩子一个阳光积极的健康心理。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有这个想法,可以来学习《儿童人格发展宝典》,不仅能掌握0-18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还能避开常见的19个家庭养育误区,掌握5套实用、落地的沟通工具,让你像“儿童心理咨询师”一样轻松育儿



【订阅链接】